字节系开启屠榜无双华军软件园发布2024年11月AI产品榜
栏目分类:其他资讯 发布日期:2025-02-05 浏览次数:次
虽然投放力度有所减弱,但从统计到的公开声量数据显示,豆包的知名度比较其他AI产品依然拥有较大的领先优势。
“豆包”关键词的百度搜索频次来到了近1000万次/月,充分显示了豆包在国内用户心中建立的坚强认知。
同时也助长豆包的Chat页面访问量环比增长了不可思议的25%;而APP下载量环比飙升了2.5倍。
在11月,文心一言的百度搜索频次增长到近1500万次,APP下载量环比飙升了3.5倍。
我们注意到,在排名靠前的产品中,因为豆包的领先扩大,致使其他产品都出现了小幅的下跌。
排名第三的是常年位列三甲的百度翻译,以微弱优势领先位居NO.4的Kimi智能助手。
11月的聊天机器人产品排行榜前三的分别为豆包、文小言(原文心一言)以及Kimi智能助手。
以两家互联网大厂+「AI独角兽」月之暗面组成国产AI第一集团,已经将追随者拉开了明显差距。
以排名第三的Kimi为例,在网页访问量上领先排名第四的阿里云旗下通义千问2000+万PV。
这里我们着重看一下Kimi的情况。近期,Kimi母公司月之暗面遭遇了来自投资方的股权分割压力,引发了不小的行业关注。
产品侧上,Kimi智能助手发布了注重推理的「数学版」。页面访问量环比增长12%,十分惊艳,同时也是目前最受国人欢迎的聊天机器人产品;APP下载量环比增长64%,取得较大的突破,仅次于坐拥字节系超强推广渠道的豆包,位列第二。
百度旗下的百度AI助手是另外一款增量突出的产品,页面访问量环比大增57%,史无前例地升至第7;稀宇科技旗下的AI社交产品星野升至第六创排名新高;「AI六小龙」新贵DeepSeek也取得了不俗的突破,访问量环比增长69%,首次跻身国内TOP10。
从市场格局看,以字节、百度、月之暗面为代表的AI对话产品占据了主要份额,阿里、科大讯飞、智谱AI、稀宇科技和深度求索等企业瓜分剩余蛋糕。
百度翻译、WPS AI、腾讯文档AI、AI、有道翻译以及扫描全能王等产品依然牢牢占据了排行的前列。
这也反映了,翻译、写作、文档处理是目前国内办公族在AI应用领域的刚需三宝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以搜狗输入法、百度输入法当月排名也有显著提升,这与「AI输入法」的概念进行了一轮推广动作有关。
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饼干科技旗下的AI-PPT创作工具AiPPT,综合分环比大幅提升了10.5%,该产品在B站的提及播放量多达1700+万,助推排名上升。
新产品方面,腾讯旗下的AI写作与内容总结工具ilot在10月份上线月发布Windows客户端迎来首个爆发期。在11月榜单首次进入排名,便进入总榜TOP50,办公类榜单的NO.16。
如果说上半年是豆包的搏杀,那么字节跳动旗下的AI图像内容创作平台即梦AI从下半年开始就成为了新的香饽饽。
在当月,加入“智能画布”功能的即梦AI反超同门师兄醒图,首次成为了图像类产品的NO.1,综合指数环比增长了7%。
排名该类分榜第二的是美图旗下的Wink。这是一款既能修图又能修视频的全能人像美化工具,在女性市场持续开拓,小红书关键词热搜指数高达230万。
另外一款增长速度较快的产品是美图旗下的AI口播软件开拍。这是一款针对直播行业与口播内容量身打造的产品,在微信指数上拥有近1000万的声量,从而推断在私域授课、带货、知识分享等方面拥有很大的讨论与应用,反馈在综合指数环比增长了7%。
11月的视频生成模型混战依旧。国外有SORA,而国内的「类SORA」模型更多也更卷。
从排行看,以即梦AI、可灵AI、PixVerse、智谱清影、Vidu等产品组成了国产视频模型的主力矩阵。
从数据面看,包括即梦AI、可灵AI等脍炙人口的创作工具基本稳定在百万PV的量级,跨过了0-1,进入了商业运营的发展阶段。
近期发布了新版视频模型的PixVerse与Vidu两款国产新锐模型产品,则产生了600+万的当月页面访问量,究其原因,除了产品力本身以免费吸引用户外,出海方向的突破成为了数据增长的关键。
以OpenAI为代表的一方认为「并没有」,Transformer架构数据训练量越大,模型能力越强的“经典理论”依然有效。
而以图灵得主科学家们为代表的专家学者“大佬”阵营,则认为该法则已经失效,支持者还包括OpenAI的前首席科学家Ilay Sutskever。
另外一方面,我们也注意到,国内不少开发商开始减少新模型的开发项目,部分创业公司的项目开始凋敝与关闭。
「AI六小龙」里边,近期有消息指出,仍然坚持预训练的公司只剩下智谱AI和稀宇科技的MiniMax,包括月之暗面、百川智能等公司都已经停止训练下一代模型。
停止投入的AI产品里边,比如鹿影科技的二次元绘画产品YoYo已经停服;上海邦营的奇域AI,尽管使用量仍在增长,据我们了解到,开发与运营团队已经大幅裁员,而他们本身属于小红书孵化的产品团队。
“嘴硬”的OpenAI,正在连续12Days发布新产品,却端不出「GPT-5」;该公司旗下ChatGPT最强的劲敌之一,Claude对线 Opus“超大杯”版本传出训练效果不佳的消息,目前已转为“内部实验预览”。
综上所述,如果一款新问世的AI产品不能从免费的实验性项目转入应用化,无法通过SaaS、APP化等手段取得用户、留住用户,寄托于投入更多金钱重复造轮子,等到投资人的热情冷却,将很难继续生存下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相关热词: 华军软件